保德州志 乾隆本道光补刻本
http://club.xilu.com/wave99/msgview-950484-30404.html
保德州志 底本为乾隆本的道光四年补刻本
●目录
卷首
卷一 因革
卷二 形胜
卷三 风土
卷四 田赋
卷五 圣泽
卷六 官师
卷七 选举
卷八 人物
卷九 附记
卷十 艺文(上)
卷十一 艺文(中)
卷十二 艺文(下)
校点说明
●卷首
志通乎史,为一郡文献所关。修之,宁非要事与顾近。今修志者,设局延主笔,立分纂、誊录、校对,供支十数人。计一年所费,不一千有余金。縻费益多,告成益远,以致各邑绅士、富民一闻,修志鲜不色骇而汗走矣。《保德志》逾七十五载未修,无如山瘠民贫,办理尤不易易。不得已,而为补之之法。凡七十余载,所应续志者,采访明确,悉依门类补录刊之,共计添三十九页。才捐奉廿金耳。而续志以成。维时参订者,州候铨县姜廷铭。采访者,岁贡:赵迎恩、袁学典,州生员:鲁腾蛟、高天纬、姜、阎熙和、王乙、张德成也。是为叙。
乾隆五十年十一月中浣,知州事王秉韬书。
目录 凡例 修志姓氏 疆域图 序 跋
新建纯阳宫碑记
黄步蟾——福建人
纯阳仙师,修行度世,护国佑民,历代显著灵应。本朝特加封号。敕令天下各府、州、县,立庙崇祀。春秋两祭,典至重也。惟州境向于三清观中供奉牌位,尚缺专祠。余癸未三至斯土,每思劝修,因董事朱生世熙已竭力襄成风神、山神二庙,无暇及此。今年春,朱生复呈请,将伊堂兄朱世勋绝产变价八千金,合伊捐赀,愿建纯阳宫于城之东南隅铁山,以为阖州士民祈福之所。美哉!是举也。夫人好义乐施,原以为子孙谋产业,不如为子孙种福田。况庙宇崇祀千年,而自己之名亦藉以不朽。今朱生承堂兄绝产,不忍入囊肥己,又增以己赀,建盖州中所急应建之庙。是其兄虽死,其兄之名千载犹留。朱生可谓义而且友矣。惟云车鹤驾,既有所栖,而焚修启闭,旁无止舍,奈何,爰令添盖东西厢房各四楹。缭垣、山门,备极完善。但工程浩大,不得不醵腋裘之金,以襄盛举。古所谓善与人同也。余既嘉其事,于诸工落成之日,命镌石以志之。至仙师之出处、封号、济世显应,固昭昭在人耳目中,无容赘述云。
道光四年癸未清和之月。
○目录
卷首
序文 凡例 姓氏 地图 原序跋
卷之一因革
建置 星野 疆域 城垣 公署 学校 街衢 都里 坊表 市集 津梁 冢墓(附漏泽园)
卷之二形胜
形势 山川 墩寨 古迹 名胜 庙社 寺观 祠宇 往鉴
卷之三风土
风尚 礼仪 岁时 土产 祥异
卷之四田赋
地粮 丁徭 税课 匠户 起解 存留 附顺治十六年以后保德所丁徭起存等项
卷之五圣泽
巡幸 宸翰 漕濆 蠲赈 武功 庙算 旌表 封 爵命 赠恤 袭荫 养老
卷之六官师
官制 名宦 职名 宪泽 署官 裁官 杂职 社师——附乡约 流寓
卷之七选举
荐辟 进士 举人 岁贡 恩拔 例贡 儒官 吏员 武进士 武举 武官 耆宾
卷之八人物
孝子 忠臣 乡贤 列女 节妇 义士 技术
卷之九附纪
保德所 保德营
卷之十艺文上
奏疏 公移 传 赞 说
卷之十一艺文中
记
卷之十二艺文下
神道碑 墓表 墓志 祭文 附杂文 诗 词 歌 赋
○凡例二十二则
一书之有志,始于班固。故志之作也,必具良史才,乃可掺丹铅,事笔削,余迂疏谫劣,迫于郡公之命,黾勉为一州文献计,颜著述。知我者,或谅鄙心,而罪我者,且以谬妄见诮矣。
一从来修志者,类多将伯之助,尚或淹岁年、需时月,余以一手足之烈,役竣不逾五旬,虽广搜博采,惟既厥心,而挂一漏万,知必不免,博雅君子更进而教之,余则幸甚。
一他郡邑自宋元前已有志,厥后时或踵修,州志至有明中叶,始创为之,自是修者,仅一二见。盖上下三四千年,而其间纂辑者,不过百余年之耳目,前人精力或有未逮,余故前后摭拾,不惮苦心焉。
一弘治间,剡城周公,取胡公廷慎通志原本辑成州志,至万历间,一修于肤施韩公,再修于洵阳胡公,始称大备。周韩二公本,余未之见,《胡志》极详洽,而间多繁冗。本朝三韩张公未刻本,又芟削太甚,惟白君蓝生所辑,参酌得中,余故取裁过半。
一旧志漫为序列,略无统纪,前后错杂,殊难省览。白本创为九志,以综其纲。中间逐款条列,各从其类以为之目,令阅者展卷了然,今仍其旧。
一从前志尚弘博,虽事极细,人极微者,靡所不录。至巡幸、蠲赈、文谟、武烈等类,关系甚巨,又若一州之仕宦勋贵,受褒锡膺宠眷者,视社师、乡约相去悬绝,顾反详彼略此,殊失体裁。今广搜成帙,名曰圣泽,合为十志,庶几大小兼识云。
一凡关系地方利弊、民生休戚者,前人具有论断,勤勤恳恳,垂示无穷,意甚厚,言亦甚悉也,何庸再赘。故每段详列原论,不敢复附己说,至或偶有所见,慨乎言之,则于每志之首,弁以小序,非敢夸多斗靡,亦聊伸鄙志云尔。
一白本分门别类,视旧志诚有泾渭之辨,但中间肌理尚多未清,余益为分劈,如志山川则远近各依其序,南北各从其方。志艺文则记以事合,诗从体分之类。阅者当更有较若列眉之况。
一郡地不啻弹丸,其于星纬缠度诚为藐小,然天无不覆,宿各有分,谁谓郡于星野独无关耶。虽旧志所载,占验图说,不无附会,而概行裁省,亦非《洪范》列庶征、《春秋》记灾异之意。余故删其繁杂,存其梗概,所以示无散戏渝之意也。
一前朝两京并建,故旧志志疆域,必载至北京,及至南京道里,重留都耳。今江南亦列省也,而白本犹依《胡志》志之,殊非大一统尊京师之体,余故削之。
一凡记舆图者,未有不记陵墓,今州志仅列漏泽园,而于先贤冢墓,概不另志,岂视忠臣孝子之魄,反不及夏畦马医之鬼耶。今增冢墓一条,而以漏泽园附其后,似得轻重之宜。
一借才异代,犹令人齿粲。矧山川耶,保郡僻处山陬,而所传八景,前后纷纷,大抵胡志所修,为得其真,余有前人所赏,今或乌有,彼地所欣,此则子虚者,虽存其名,概削其实。
一志所称古迹,俱以古人遗迹得名,今白本所志“石窍凉风”,与夫“苍水龙池”等类,俱天地自然名胜,与古迹何涉,故照旧志仍属之山川。
一名宦,旧志止载从祀数公,白本则采其贤者,即从祀未经申允,俱另志,以别之。其从祀者,但于下注明,盖甚得阐幽芳发潜德之意,今从白本。
一旧志监司,犹夫甘棠阴雨之思而已,白本以为僭越,过也,顾不敢削,而改称宪泽,则正与旧志之旨符矣。余故仍之。至教条等则,自宜列之艺文,使从其类,晦没之虑,殊属无谓。
一流寓一条,旧志本无,白本增出。但必远方羁旅,曾卜居侨寓于此,乃可载入。若仅仅过客往来,宦途跋涉,乌可概谓之流寓哉。至援及古今帝王,尤属不伦,余故止存伊尹、杨业有传闻事实可据者,余俱删却。
一人物,惟取忠孝节义伦纪无愧者志之,其或一事一艺之善,亦不没焉。惟乡贤必士大夫之从祀者,始列其内,余则止详选举,若前朝王二弥先生,居乡居官,俱堪景行,且向有从祀之请,故特附入,览者勿以偏党为疑。
一古志列女,原不专尚节烈,如果德若孟光,才似班姬,亦何莫非巾帼中之伟男子耶,倘必割耳断臂,始堪不朽,是以不祥为善事矣。余故略志数人,使闺阁中知妇顺之道,常变皆可自尽。
一藏否人伦,从前俱本旧乘,近今未备者,始僭缀数语。大抵志善,则欲其显。不善,则欲其微。而总以不没其实为主。至旧志所载职官,间有一二不类者,评骘几于怒骂,无论忠厚不存,亦殊失不非大夫之义,余故传其事,而没其文,庶几,自处处人皆无失乎。
一所营,俱以干城斯郡,前人创设,大有深意,今所以尽废,营犹仅存。存废虽殊,不嫌并列者,便考核俟兴复也,苦乃所并于州,以后一切丁徭,则列诸田赋,以从其实。
一艺文,止取有关典故者,上自章奏,下迄歌谣。至于公移似不雅训,然居官为民一片婆心,悉聚于此。坐言起行,实亦天地间有用之文章也,特前后套语,不妨节省,以祛芜蔓。
前人修志序、跋,原以弁免州志明著作之所由,表纂修之实迹,一书之眉目也。混列艺文中,使二百年来,是书之原委,先后不免蒙晦,今并列之卷首,以便稽考。
新又氏再识
○修志姓氏
明弘治十八年
知州周 山——剡城人
监生张 安 杜景林
廪生张 共 郭 玺 王 章 翟 璋 狄自道
万历二十九年
知州韩朝贡——肤施人
举人崔士成 李晋元
选贡王所用 马上锦 陈嘉荩
廪生康 苏 贾居奇 高 腾 康 亶 康 任
万历四十二年
知州胡楠——洵阳人
知县王所用
贡生高 腾 高自知 康 亶 康 任 郭登瀛
举人陈奇瑜
廪生张云翼 陈时务 常道行 姜维屏 阎俊卿 陈 升 马上行 王 邵 李希清陈时行
康祚昌 韩友范 韩贡琛 杨于阶 张腾高 郭本宁
国朝康熙十二年
知州张光岳——三韩人
学正张凤羽——绛州人
廪生杨永芳 王 恒
康熙四十九年
知州王克昌——山东人
监贡生殷梦高——江南人
拔贡生白君琳
廪生王瑗 马云卿 刘祖向 张克谦 张佐刘
乾隆五十年
裁定知州王秉韬
参订候铨知县姜廷铭
采访贡生赵迎恩 袁学典
生员鲁腾蛟 高天纬 阎熙和
姜 王 乙 张德成
○保德州疆域图
正东至三岔一百四十里。东北至河曲六十里。北至府谷三里。至孤山堡四十里。北东至木瓜园六十里。清水营七十里。黄甫川八十里。西北至镇羌八十里。至永兴一百二十里。西至神木一百六十里。西南至黑峪口一百六十里。至兴县亦一百六十里。南至苍水山一百一十里。东南至牛栏山一百一十里。至岢岚州城北门一百八十里。
东西广一百一十里。南北长一百二十里。
周围共三百四十里。
○序
再修志序
河东王
圣朝尝命儒臣纂修《大明一统志》,盖即《周礼》大司徒掌建邦之职,而稽人民之数,与夫大训、小训、小吏、外吏之制,而定今制也。猗欤盛哉!自蕃司郡州若邑,其地理图志皆无阙废焉,何则?河山、城池、人物、风俗、公署、学校、坛、土产、贡赋、兵屯之属,吏斯土者所宜加省也。保德守周君有见于斯,为州以来,即以纂修为己任,俾监生张安、杜景林、生员张共博访旁搜,得成化间提学宪胡君廷慎所撰《山西通志》,及考诸碑记,询之故老,第涉州政者悉录之,手自删订为十二卷,辑成三帙,与吏目陈直,各捐俸,锲梓以传价。训导贾允恪以其副。启乞序之,予尝识周君,儒者也,今观其各事之右,所著之故实来自,皆出入经史,辩博条畅,诚非有学者不能,惟勤政事知先务乃克尔也,其于治道岂曰小补哉?义可书也。君名山,字静之,浙之嵊县乡贡进士,知德州,丁忧,改今职,所至爱民敏政,声称籍然,将来峻擢,而骎骎显融,可拭目期待云。
三修志序
苗朝阳
往余从事礼垣,翻阅国家典制。英庙正统五年,命儒臣纂修《一统志》,载在秘府。嗣诸守臣,编诸边及各郡邑自为一志,烟火万里,远近分合,犁然如指诸掌。顾先朝吏治举、士风正、民生安,二百余年设官取士如故,议者每言今不逮昔,则分授分野考质在志,而经纶治理在人可知矣。保德韩大夫以祁循令,擢守是郡,师古循良,施于有政,诸凡浚治源、宗教本、刷蠹弊、涤烦苛,为德人翅首足,所愿罢行者,率次第见之行事,四封之内不期蒸蒸然登于理信哉!政治之存乎人也。乃以郡志绝笔多年,散逸敝陋,至不可读,爰谋修葺,闻之兵宪赵公曰:“可”。遂慨然以身总其事。简乡士之博而雅、醇而文者,若孝廉崔子士成、李子晋元、国学士马子上锦、王子所用、陈子嘉荩,属以编摩。本之周守之旧乘,参以晋省之《通志》,而酌衷于此心之权衡,复者删之,赝者之,阙者补之,沉湮脱漏者表而续之。绘图分卷,以提其纲;汇欠胪列,以悉其目。诸官师、民物、习俗、遗编靡弗志,志靡弗详且确也。今而后德中典故灿然具备,文献其足征乎!夫《州志》自浙嵊周守后百余年来,所称孳孳治理者,匪无其人,然卒事期会而遗文献,而必待今韩大夫成之,则政治之存乎人也,不益信哉!顾志以事成,事以文考,前者创,后者则,稽郡名宦、乡贤,志多前代,而挽近寥寥,倘从此按籍论世,感发兴起,功德声施,彪炳于官业乡邦,而尸祝樽俎,济济接踵,则亦存乎人之自树耳。斯韩大夫修志意乎?
四修志序
苗朝阳
保德故有《志》,创刊于郡守浙嵊周公,继刊于陕右肤施韩公。第草创者一时搜罗,不无遗漏,嗣修者补遗葺漏,未暇精详,亦其势然也。迨今时异势殊,人物几变,其所宜为修葺者未可数数计。万历庚戍胡公来守兹土,入境之初,即询《郡志》。深为治体所关,曲刑攸寓,爰谋所以修之。会久乏长吏,文牒猬集,其他废坠,如:学宫之歌,而官师露处;城垣之倾,而守御乏资;粮里混淆,盗贼充斥;及旅馆、牍舍、仓储、训练之所,至有不能一朝支者,乃极力振刷。重巨者,具牍以请,细可专者,次第聿兴,拮据三载,始就理。复念《志》终缺典,竟厥初志,延二三绅佩熟掌故者,相与载笔其间,公则总其大而折衷之。几年余,始竣事,介以问序于余。余惟概今寓内,无论通国大都,即谦谦小邑,犹然以《志》争鸣,盖纪山川人物阶之为史。惟传舍其官者驰骛,纷嚣耳槐,棘目案牍,仅以支岁月,觊一日迁去,间一二垂情故典中,或避喙而休,倦勤而废;又标略术艺名者,以蔓语支辞,不俟岁,已庸庸焉,腐唇陈齿。今大方宗匠得起而芟刈其间,何幸公垂注治教,聿成一方文献,为保德树不朽之业乎?缔观厥志,首建置,终艺文;中间山川、城郭、兵赋、畜产之类,靡所不备;至其贤宦、孝弟、节烈,详述行实,可信今而传后;又财用登耗,民俗淳漓,军国利病,尤必搜其所从起,究其所终极,竟必何若,乃能无弊;且即其己试之法,附诸纪载,以寄其惠于无穷。公之用心,良远且邃哉!嗣是有《志》,治理者一展卷,凿凿皆有依据。宁惟舆地、形胜,得保障封守之要。乃财用所为樽节爱养,俗习所为转移化导,军国所为变通兴革者靡不有要可寻,有法可守,诚当世典则,千载龟鉴,文献足而穆叔不朽之业,信在兹矣!昔《周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辨其邦国、人民、财用、谷畜之数,要以周知其利害,非徒为观美具也。今之《志》,其国史之遗乎?追踪周典,轶芳史氏,《保德志》其庶几哉!肇始于甲寅春,卒业于己卯夏。大率皆藉资乡官令尹王君之家乘,其孝廉陈生奇瑜、明经高生腾、康生亶、任高、生自知,亦多与有力焉,法得并书云。
五修未刻志序
张光岳
郡邑之有《志》,亦古一国之史也。尝考《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如晋《乘》、《越绝》诸书,汉、晋以来地理志,皆史之流也。外乘虽属一隅,而山川形胜之所在,兴革厘剔之递更,无俟遍历广轮;一展卷而了然于指掌间,不可谓《志》之匪重也。保德旧《志》成于故明万历甲寅,已阅六十春秋,无论鲁鱼亥豕,词不足以行远,其间风俗屡易,改迁叠见,保残守缺之虑,匪伊朝夕矣。方今圣明在御,百度维新,薄海内外,咸喁喁向风、以观至治。近因礼臣之请,复命纂修外《志》,将欲采风谣,辨土物,登之天府,以彰车书一统之盛都哉,诚巨典也。余因思《志》之重也埒于史,而《志》之难也亦同于史。昔班孟坚谓司马子长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情,故谓之信史”。况一乡编摩,求其文直事核,不虚不隐,以能免于顾忌惜已之诮,盖已难矣。余又思之,三代直道,自在人心,假徒贲饰,以侈后观,安保数百年披阅之下,不指数而诋,曰此某氏以掣董狐之笔者,不尤甚于毁之耶?且不观于古人乎?范晔之《汉书》、陈寿之《三国》列传倒置,以私掩公,千载而后,畴不啧啧其言之哉?于是仰遵宪命,以学博张公总其事,其诸汇分各有所司,始建置,终艺文,补缺订讹,期于不蔓不溢而止。正不必规规,古史抵掌孙叔敖衣冠,乃为考疑示信矣。抑闻之,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以皆聚此书也。若兹之类以次分、事以类著,义例井然,一展卷而山川形胜之所在、兴除厘剔之递更,已了然于指掌间,不亦追武信史,为保人士垂永哉?是役也,虽不敢谓征文考献,有光昭代之典章,而捃摭遗文,不致湮没无传,即观风采异者,亦将流览以惠此一方孑遗云。
六修未刻志序
白君琳
国朝兴垂六十载,而《保志》之缺且八十年。先是上俞礼臣修《天下郡国志》,檄下,郡侯张公曰:“纂修编帙,庠事也”。檄之学,学博张公曰:唯唯。乃选士之有才望者,以杨汗青、王艮思董其事。而命之曰:“宁省缩,无累刻工;宁早竣,无耗岁月。取应宪檄而已”。帙成,上之会功,令例修《郡志》,州、县《志》附焉,节其帙入《通志》中,遂弗梓。艮思乃蕴其稿于椟,迄今二十有五年矣,取而读之,见其条分缕晰,有良史才,独惜成于仓卒奉命之余,而有所未备也。余唯郡邑之有《志》,犹古列国之史《春秋》,所由以作者,讵细事欤!顾欲如史传之体,彰善瘅恶,以资法戒,无论动触忌讳,自成戈矛,而《志》之与史,体裁不同,义例各别,是又未可一致也,虽然亦贵有其意而已矣。今夫山川、土物之在宇宙间者,志之不加多,不志不加少,徒资耳目,无当激劝,而臧否之鉴则法戒,攸昭典至巨也。顾反详彼略此,何与?余愧乏三长,家居无事,取旧牍而删润之,极知僭越无所逃罪然。要使读之者油油然,有为善之思;而惕惕然,有不善之惧。则于劝惩不无少补也。昔司马温公《谏院题名记》曰:某也,贤某也,佞可不慎与。若夫山川、土物之迹,则亦不惮搜罗,以无俾缺失云。
○跋
再修志跋
会 诚
保德守周君静之,既纂修《保德志》成帙,晋河东王为序其首,而周君复以末简属予,予辞不得,勉以酬之。夫保德,古岚州也。北极戎羌,间阻黄河,盖我中夏边陲之地。然观其志,民情俗尚、地产贡赋,皆无异国中。唐、宋、元来人物,若狄子玉氏父子兄弟,皆任至卿相,忠孝相传;翰林大学士李克逊、吏部尚书王永渊,政事文学,至今诵之。迨我朝尤盛焉,若刘宗商、高良贵、刘文振、赵世通、阎伯淳辈,皆以抗直为侍御,凛凛有声。至如部郎王起东、高登云者尚多也。呜呼!王化何磅礴哉!州之人才若是其盛,顾自今及古,曾无“州志”,诸公英名伟绩湮灭无传,得非缺典耶?周君志之,亦山川灵秀将有待焉。抑保德一志,不独见周君之政,抑又见周君之文。昔李栖筠为常州,起学校堂,书孝友传,诸生皆知劝,栖筠以治行著。尹思贞刺洛州,契丹震惊朔方,思贞抚安,境内无扰,而获褒慰。保德尝为边患,闻周君至,五载黄河不澌,远遏戎羌。为政之暇,志书又成,俾保德山川灵秀,人物风化,垂名千古,其贤能岂下于尹、李者哉?志书,美事也,故乐道之如此。若夫周君发身科第,为时伟人,具在首简,子兹不及。
三修州志跋
韩朝贡
万历辛丑秋八月,重修《州志》成,大京兆河曲苗公引其端,余不容无言以跋其后也。窃以《志》一方之实录也,录之不实,《志》于何有?影射其辞,附会其说,湮没其事,粉绘其文,四者《志》之弊也,有一于此,非实矣。旋修旋订,直书而备载之,斯所由称实乎?《州志》自弘治初周君纂修以来,洎今几百年,天运三十年为一世,其间事迹之更张,人文之变迁,风俗之移易,辄不能尽没其旧,矧百年已历三世,而不一重修,如实录何?余于是请之道府。为修葺计,遴郡之以博雅谙练名者,得士六七人,属之编摩采辑,删繁增缺,核实定评,文简而明,实核而尽,期于信传信、疑传疑,曰吾直准诸实已尔。曩余师陈楚石先生尝语性命之旨,谓天命人心,总之一实,任官常则以实心敷实政,列士林则以实德懋实修,为齐民则以实意行实事,世道民风,庶几不漓乎?三晋,唐虞故壤,勤俭素著,固多实少华,即保德弹丸边徼,夙称淳厚。迩来三关之俗,日就浮靡,淳如保德,亦渐有嚣虚之气,犹幸山僻贫瘠,先民之风,未尽澌灭也。所赖以亟挽而力维之者惟今日矣。余之实是志也,意在斯乎,意在斯乎!
四修州志跋
唐汝渊
保德,故楼烦郡,地僻万山,壤邻边陲,斥卤崎仄之为田,盗贼戎马之昵野,干泥代食,盆科列旨,所谓瘠地穷土非耶?仅有黄河一水足以限虏,而冲流奔迸之患,几令三农蹙额,动赋蜚鸿,以故选得是郡者,往往攒眉以应,诚难之矣。胡公初至,即访郡之贤者,而问以疾苦,诹以利病,昼理职,夕事,夜计过,不朝暮辍也。公余之暇,随取旧《志》阅之,翻阅再三,益得以悉所未备,补所不足,渠支脉贯,盖居然保德具胸中矣。因叹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昔日之保德,昔日之《志》具矣;今日之保德,昔日之《志》未有也;若之何听其泯泯不传耶?乃延耆宿,摭掌故,为之修辑,其间,而因总其凡。间有《志》不能悉者,复为之论著,以俟参考。寒暑载历,始克竣事。此一时之纂刻,或非理道所急乎?要以虞周《谟训》、《周官》、《洛诰》,往册程之,治何常局?征今与传后,总之,蕲裨民而止,虽今陈陈纸上,倘异日者而有披文以见义,览略而思详,安在建置一志,非复古还淳之理也。星野一志,非循占顺轨之书也。疆域城街,非道守德维之谱也。而党庠塾序与宦迹、贤祠并列,则劝惩之格备。户口、田赋、军民、屯马错陈,则厘保之策举。他如一草木、一关梁、一祥灾,靡不旁搜博采,尤足别善淫之路、仁暴之门,而致列修救焉。杨子云所谓后世必有知其元者,则公之志保德也,实公之理保德耳。高明君子无谓是雕虫篆刻之为,而刍狗视之,则州人厚幸矣。渊与公称莫逆交,因获览其详。且为之跋。
胡楠跋
窃谓《志》者,记也。记所有以示人于无穷也。倘挂漏贻讥,纰缪滋惑,或记其粗,遗其精,则与地方无裨,虽雄词古笔追踪作者,犹之乎未尝有《志》也。兹楠之为《志》,则幸闻命于二三君子也,仁怀令王公则授以胡学宪之《通志》、周郡守之原本,及官邸数年之笔,即口划手书不为劳,稿数易,衔命之使数往数来,不为渎焉。高太学、康太学则同心一意,共成一帙以相佐,即忘寒暑、废寝食不恤焉,陈孝廉则集思裒益以相诲,披胸露意以相证,即触时忌,忤俗好不恤焉。无非欲广为罗、严为核也,无非欲自今以前之保德,并自今以后之保德,悉隐隐跃跃于简端,俾观者若披郑监门之图、阅傅山阴之谱也,敢不惟命也。譬之貌人者,须眉色笑,不敢以意增减,惟恐不足以肖其人也;譬之祷人者,叮咛烦悉,不厌琐屑,惟恐不足以福其人也;又譬之医人者,方脉禁忌,不嫌吐露,惟恐不足以生其人也;则兹志之本意也。惟是楠百不逮人,又时已及瓜,皇皇多芜秽颠倒,不难尽如二三君子意,是在擅三长者痛加删润,以惠此一方人耳。
五修未刻志跋
张凤羽
国家定鼎三十年,车书一统,文物弘备,正采风问俗之时乎?因命纂修天下通志,汇郡邑纪载,列为全编。羽备员州庠,蒙委州乘,削旧续新,自念学识疏陋,惧不克任,然分不敢辞,亟取原本翻阅,见其自明迄今六十余载,时异势殊,毋论文献无征,事多缺然,且词亦杂沓,有碍观览,遂简庠中之博洽淹贯、心气平和者如杨子永芳、王子恒,共为商榷。其间城郭之成毁、祠庙之废置、风俗之转移、村寨关市之存亡、人民赋税之增减,咸与更正,间附一二论言,亦平日目赌情事,有感于中,无庸缄默。艺文存其有关地方利弊者,以俟后人参考。至名宦、乡贤、孝子、节妇,皆系风世励俗,阐幽扬善之大典,必矢公慎,质诸天日,盟诸鬼神,从士民公议,酌为续入,俾数十年之砥节励行,不致湮没无闻,后之披阅是籍者,观感兴起。羽私庆附骥尾焉,敬为之跋。
六修未刻志跋
刘 瀚
国史与郡志不同体,修志与修史未尝不同法,留心掌故者,欲准史法推之于志。考古不精,则不能通变;观时不审,则不能宜民。因兴革而议补救,考淑慝而知法戒。费半功倍,其禅益于政治之得失、风俗之污隆,迥非浅鲜,自人心弗古,事事从德怨起见,模棱唯诺,积渐成风,修志且然,况事有大于修志者,此有志之士所惋惜也。《保德郡志》,自明季纂修经八十年,事多缺略。国朝壬子,允阁臣请俞修《天下郡国志》。维时遴选得人,厘往益今,功莫大焉。会《州志》附入郡城总志,不果梓,经今又二十五年,其中具细多所未备。蓝生白先生以淹雅之才,抱经世之略,志不果售,慨然以此事为己任。因取旧志而订补之,条分缕晰,据事直书,推见史法,无少瞻顾。其议论多前贤所未及,不惟繁简酌中,汇成一郡全书,且以见草野公论,执持有人,不因世嫌而遽没也,其为补救,为法戒,关系一代之政治风俗不綦重哉!
六修志刻成序
保德地邻边塞,去河套密迩。城廓处万山中,黄河则环绕其下,土瘠民贫,昔定羌军地也。余于癸已仲春承乏兹土,下车后即索《州志》读之。欲以明山川之塞厄,风俗之转移,户口之多寡,赋役之重轻,庶几因地制宜,乘时兴革之。不意仅得洵阳胡公旧志数本,半属残缺败坏,文献无征。屈指断而未续,自故明万历年间迄今盖百有余载矣。遂不禁怃然曰:《州志》,何等事也,乃可任其残缺不一?为篡辑哉!既而绅士中有进而告余者云,是《志》,前任渤海王公业已肩荷于庚寅岁,曾与锡山殷子重加增订,已付梓人。唯缘资斧罔继,枣梨尚质晋阳。夫王公既力任纂修于前,余安可不将顺于后?遂于次年春,捐俸赎之。及反复详览,见其因革、形胜、风土、田赋、圣泽、官师、选举、人物、附纪、艺文,莫不条分缕晰,了若指掌。噫!王公真不朽矣!后之人览此而考鉴得失,观感兴起,胥于州志一书,是赖其为裨益政事,不几多乎?因爰笔而为之序。时康熙五十三年,岁次甲午,仲春中浣之八日。知保德州事于越冯国泰,谨书于退思堂。
六修州志前序
古者列国,皆有史官掌记时事。盖以备观省而垂鉴戒,犹夫天子巡狩而诸侯陈诗之意云尔。今之郡县,与古列国等也。列国未赏废史,而郡县独可无《志》乎?顾《志》之与史,有同者,有不同者。其不同者:史于天下之事无不载,而《志》之及于一郡一邑;史所记者,一朝之典故,而《志》自开辟至今,事迹系其地者,例具得书。此其不同之大略也。其同者:史纪天文、地理、平准、河渠,而《志》亦纪建置、星野、田赋、风俗;史载本纪、世家、列传、儒林、伎术,而《志》亦载官师、人物、艺文。此又其所同之大略也。余少历览前史,见陈寿之志《三国》,魏收之撰《魏书》,皆以爱憎为褒贬,德怨为毁誉,心窃鄙之。私慕司马温公之《通鉴》,考亭夫子之《纲目》,时时把玩,拟他日得握椠珥笔,出入承明,左右天子,且将仿其义例,成一家言。而筮任以后,鞅掌簿书,此志不遂。四十四年夏,承乏定羌,莅任后即索《州志》观之,仅得万历间洵阳胡公旧本,以后别无重修者。盖一州文献之缺,且百有余年矣。余念《志》与史类也,虽体有隆杀,事有大小,而要之信今传后,劝善惩恶,其道无不合者。即欲锐志纂辑,以聊见平日所好尚。而羌郡凋敝实甚,余方新政,且剔厘兴革,生聚教训之不暇,遂令此志又忽忽五六年矣。去年秋,天子修《一统志》,部檄征天下郡国图进呈,今春余历俸将满,复念少时所愿,既限于职守,而不得伸,近日之情,又隔于事势而不终遂,不几大负平生之志,且无以称明诏扬盛业哉。因再搜得郡贡士白君蓝生所辑本,属锡山殷新又先生重加增订。而余于政事之暇,总其大纲,相与商略。不逾时,而书告成。繁杂者芟,阙略者补,笔削皆从其实,是非不诡于正。庶几乎,信今传后,劝善惩恶,于一州之文献,少有补已。嗟乎!士君子读书稽古,雅志著述,上之得以备顾问,侍起居,歌颂圣德,润色鸿猷。至于文列琬琰,笔垂金石,固其幸矣。不然而口诛笔伐,显征阐幽,进退百王,上下今古,勒成一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亦其次也。若乃区区百里之掌故,一方之记载,而为之撰次点窜,徒令盲左、腐史,笑人寂寂,曾何足为作者道然!以郡邑之稗乘,上继南董之简策,于以备观省而垂鉴戒,亦岂等诸帖括章句之类,徒供覆瓶之用已哉。读是书者,慎勿但视为淹雅之资,遗忘之助,而用以考镜得失,切己体察,则于学问、政事皆有所益,而亦不辜纂辑者之苦心也乎!是为序。时康熙四十九年,岁次庚寅,清明后八日,赐进士弟奉直大夫,知保德州事,东海王克昌瀚渑父自序。
六修州志后序
我皇上临御,垂五十年,圣德神功,覃及无外,冰天桂海之区,沐日浴月之境,莫不奉冠带、朝正朔。四十有八年秋,诸词臣纂修《一统舆地志》,将成,我皇上考图数贡,隶属籍者,逾万国焉!爰命四海外内,悉绘其山川险易、道路远近以献。九月中,部檄下保德,时郡守东海王公莅任阅五年矣。悯旧志不修,百有余载。文残献阙,久有纂辑之志,缘州政之废弛者多,夙夜淬励,不遑他务,部檄至,公乃怃然叹曰:“是役也,吾不可以复缓”。遂竭力搜罗,自万历季至今,除星野、舆图、山川,土物外,余凡城垣、廨舍、学校、仓库、邮亭、井里、庙坛、寺宇之兴废,兵刑、钱谷、礼乐、制度、朝政、民俗之沿改,官吏、师儒、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之实迹,以及古今事变,断简残编,其可以备掌故、广见闻者,靡不裒集。又得郡贡士白君蓝生所辑本,与洵阳胡公旧志互相参考。至四十九年春,公俸满,将内升,余时在公署中,公即以胡志及白君本,与所裒集诸条,授余编纂,且复语余曰:“今天子声教四讫,部檄来征郡图,为人臣子,固宜推广上意,黼黻皇猷之万一。况吾少好司马迁、班固之文章,长复雅慕涑水紫阳之书,冀得簪笔玉堂,左右起居,共昭代信史。而今既不可得,区区一郡之志,藏诸中已半纪,而今复有志不就,是使此州百年之文献终于残缺。且若天子之明命何?先生尚佐我所不暇,勿惮烦琐为”。余以不能笔削固辞,公再三敦谕,余不获已。承命纂修,复广为稽考,增其缺略,订其讹舛。公食退之暇,时时与余相质正。大约事取其真,辞尚其核,予夺衷诸舆论,是非本诸公心,期以征往示来,信今传后。阅两月而役告竣。总为志十类八十八条,以白君所辑为蓝本,而余所增订居十之三四。志成,公序其首,而余亦以卮言附其后。余惟《志》者,志也,欲人志之于心,以开其志也。阅是《志》者,览因革,则宜思古今何以胜衰,而有巩固苞桑之志;览形胜,则宜思河山何以带砺,而有绸缪阴雨之志;览风土、田赋,则宜有志于教养,而思民行之何以兴,民生之何以奠,览圣泽,则宜有志于忠贞,而思君恩之何以报,臣职之何以称;览官师、选举,能不思贤否善恶、前鉴昭然,而有志于法戒之当慎乎;览人物,能不思忠、孝、节、廉,芳型未达,而志于兴起之当急乎?若乃览附纪而思武备,则效命疆场之志不可忘也;览艺文而思文事,助经纬天地之志不可无也。倘阅《志》者能本我之志,以观《志》之所志,又能即《志》之所志,以立我之志。则此《志》之一卷一帙,皆有裨于朝廷之风教。虽其铺张扬厉,或不及应邵之《风俗通》,颜古之《王会图》,而用以辅佐神圣之功化,倘不无涓之益乎!是则公心之所厚期,而亦余志之所深望也夫。时康熙肆拾有玖年,龙集庚寅月望前一日,锡山殷梦高新又氏序。
六修州志再序
余治岚之明年,定羌牧东海王公,以西曹内擢,余猥膺代庖。视事之日,适所修《郡志》将告成,甚盛事也。按《志》之为类,凡官其地者,例得并书,郡人士索余为序,意盖因序以书,余顾何得以不敏谢也!夫朝廷设官分职,凡诸郡邑,必署其衔,曰知某属事。余虽偶尔承乏于州,所有事义,不可不知,但下车伊始,诸务倥偬,其于山川流峙,未及登临,而知其形胜何如也;城社官司,未及稽考,而知其沿革何如也;物序人风,未及省观,而知其盛衰何如也;徭役赋税,未及查核,而知其轻重何如也;遗踪轶事,未及披览,而知其显晦何如也。鞅掌偶暇,爰取所刻稿本读之,举夫河山形胜,如遍历其境;建置沿革,如适值其时,风土之盛衰,不禁古今致概;徭役之轻重,不禁休戚相关。名贤先哲之遗踪,忠孝廉节之轶事,有不啻身为晤对面,为亲炙者,未尝不掩卷叹兴曰:“《志》之为功大矣哉!”余也,五日京兆,所为兴革损益,与州人更始者,窃有志焉而未逮,披读一过,觉心之所志,于《志》之所志有动机焉,意后之读是编者,应无不作如是观:因以知《志》之不可不读,与《志》之不可不修也。虽然纂修之责,前与后两相需也。《州志》自宋、元而上不可考,故明成化始有志。第其书寝失,由弘治以暨万历,凡再修、三修、四修,二百年间,载笔者无几。我国朝定鼎,有事修辑者,凡再见,乃卒未授梓,而其书或不传。然则《志》之修废,存乎其人,人之不可无,视志之不可等耳。是编,今观成矣,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继此复修,俾其与天亡极者,是在后之君子乎。书之成也,提纲挈领,厥唯王公;而条分缕晰,则锡山殷君新又氏也。要其搜遗文之记载,辑故老之传闻,以定评骘,援诸剖厥而卒有成书者,郡之荐绅髦士,实均有力云。于戏编之为志,即阶之为史,一州之掌故,一统之图籍寓焉。一时之刊订,千秋之龟鉴存焉,余实不敏揄扬难罄,其将以不序序之云尔。
时康熙四十九年,岁在庚寅,嘉平月,黔南商基镛智庵甫撰
附:
马蕃庶续印保德州志书序
保德虽处偏隅,向称名郡,而近年商务衰败,教育落后。余客冬莅保,平匪之余,进行政治,方疑文化之缺,乃阅《县志》,其叙述精详,笔墨简洁,而后知此邦人士,不乏通儒。班、马体裁,无忝于著作之林矣。乃存书遍寻,只得两部,爰拟续印,分送各学校及各机关人员,共资阅览。于政治上、教育上,获壤流之助。乃询诸士绅,佥谓版存文庙,弃而不用者,三十余年,现已失毁不完,余甚惜焉。因思铅印方便,较补旧版费省。遂邀请士绅,逐卷校正,筹款续印,俾免失传。查《保德州志》,已修六次,当此财政困难之秋,纵不能继续纂修,媲美前贤,而续印多部,以供稽古者之参考。较诸仅存一、二部,裨益文化实多矣。爰弁数言,以志颠末。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九月九日,保德县长马蕃庶序于县府观河楼。